首先支付体系是有层级的, 而每个机构, 实体, 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资产负债表, 它是通过资产和负债的互联来形成勾记, 如果资产负债表之间形成关系, 那么这个关系之间就一定有高低层级的.
高层及和低层级之间的关系定义了每个实体之间的金融和交易之间的关系.
普通人有四种类型的资产:
- 现钞
- 银行存款
- 企业用户余额
- 货币基金
现钞
现钞的层级在这里最高, 因为所有现钞的发行都是中央银行发行的.
可能与大家认知不同, 现钞的结算实际上是非常高级的, 现实生活中, 如果你看到一张纸币, 你不知道它背后是什么, 但是你知道你可以用它去买东西.
其实现钞是中央银行发行负债, 可以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里找到它, 如果你想确认一下, 可以去中国中央人民银行的官方网站以及美联储的官方网站搜一下它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 都可以找到现钞这一项.
私人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钞, 就是我持有的100元人民币或者100美元, 我们的资产对应的是央行的负债项, 这也就是我们作为个人直接跟主权部门(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一道勾记.
当我们用现钞进行结算的时候, 我们是直接借用了主权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 也就是国家信用来担保我们之间的结算.
银行存款
我们平时持有的第二类资产是银行存款.
个人的银行存款主要来自工资收入投资理财等.
银行存款是我们私人跟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的一道勾记, 这也是我们参与银行体系的一个结算系统;
举个?: 假如有甲乙二人, 甲乙各在同一家银行里存了100元, 对于银行来说, 银行的负债项就是总存款额, 也就是负债200元.
如果甲付给乙100元, 这只不过是 银行对甲的负债 转移成 对乙的负债 (把甲账户的余额转移给乙账户), 它只是一个记账的过程, 他们之间没有那么复杂的支付关系.
所以银行存款是普通私人经由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去进行支付和结算的一个渠道.
经过银行存款支付和结算这一层, 相比于经过央行(现钞)支付和结算这一层, 银行存款是比较低一级的.
如果说我们想让央行帮我们做结算, 这是不行的, 因为我们是个人身份, 没有银行牌照, 只能通过银行和现钞去支付, 也更不能在央行里存一个准备金.
不过银行是可以的, 也必须要有这个准备金的, 银行有银行牌照可以在央行开户的, 它需要准备金以备在银行之间进行结算.
甲和乙两人之间是通过银行中的存款进行结算的, 银行和银行之间是通过在央行的准备金进行结算的.
又举个?: 甲在工行开了个户, 乙在交行开了个户, 甲给乙打了一笔钱, 工行和交行都没有办法在各自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也就是用户的存款中)直接扣除或者增加余额, 他们是两家不同的银行, 两张不同的资产负债表, 这个时候他们之间就需要通过转移在央行的准备金进行结算. 在这个例子中, 甲给乙打了100元, 那么工行就要给交行转一笔准备金, 帐记在央行里.
这就是银行体系使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代理私人进行支付和结算.
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结算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结算原理是一样的, 只是存款的位置不一样而已, 个人在银行的存款就是银行存款, 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就是准备金.
银行可以在央行降低自己的准备金换得现钞, 然后央行会印钞票给银行, 银行的准备金就会下降.
银行手里的现钞可以满足私人的提现需求.
非银行支付机构(NBPE)
NBPE 全称 None Bank Payment Entity, 可以想象为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 下面用支付宝代表NBPE), NBPE是一个独立的支付体系. 这个支付体系的层级是低于银行这一层的.
支付宝用户存进支付宝的钱, 对于支付宝来说 是 它对用户的负债, 所以 用户余额 是在支付宝的负债项里, 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笔他自己可以支配的钱.
支付宝的备付金账户原本是开在银行的, 支付宝虽然完成了用户间支付的结算, 但是用户存在支付宝的钱(也就是用户余额)其实是放在银行里.
从上面描述这么看, 也就是说支付宝体系是比银行低一层(对银行体系有依赖).
但是后来央行发现, 支付宝的备付金账户开在银行可能存在风险, 不够安全.
为了防止支付宝擅自挪用用户款项, 央行决定特意为所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NBPE)开设了备付金(Provision)账户, 它是百分百存款准备金的, 用户存在支付宝的钱, 支付宝需要一比一地把钱存到中央银行里.
那么现在看来支付宝的支付体系可以说已经被主权信用担保且承认了这是合格的支付体系. 这已经算是比较高的认可度了. 一个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央行可以开设备付金账户, 放眼全球, 中国已经算是比较特有的情况了.
支付宝特殊在哪里呢?
支付宝不仅仅给用户提供用户余额这个服务, 还可以把支付宝的余额视为一种电子货币或者说是数字货币, 只是没有区块链而已.
支付宝还可以把用户余额换成另一种形态的准货币, 也就是货币基金.
大家都知道支付宝余额可以转换成余额宝, 也就是用户余额可以转换成货币基金, 对于支付宝来说, 货币基金的份额出现在它的负债和权益段里, 用户持有这个份额的时候, 支付宝是把这个份额的基金通过天弘基金投资出去.
但是它投资到哪些安全的资产中才能保障用户随时随地把货币基金取出来呢?
有以下途径:
- 存入银行;
- 做回购, 抵押国债, 抵押品的投资是比较安全的;
- 投资短期国债, 主权信用一般是被视为无风险的一个资产, 政府是一定会还钱的;
- 支付宝类似存在人民银行的备付金, 天弘基金也会在银行存一部分的备付金, 以防万一用户赎回了余额宝, 支付宝会把钱转换成支付宝的用户余额;
再回来看看像余额宝这种货币基金,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买东西, 你给别人货币基金, 人家会以为你神经病, 商家会不理你, 那么为什么余额宝这个货币基金能被视为一种准货币呢?
在余额宝里, 货币基金能够即时转换成用户余额, 这个余额是可以用于消费的. 但是用户余额为什么能被视为货币呢? 明明是支付宝对用户负债, 为什么就能被视为货币呢?
因为支付宝的用户余额可以被实时地转换为银行存款, 支付宝是怎么能够保证实时地被转换为银行存款的呢?
支付宝在央行里有备付金, 通过这个备付金可以转化为银行存款.
或者支付宝通过在银行的存款转化为用户的银行存款,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有面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负债项, 当支付宝为用户提现的时候, 支付宝其实是在银行的负债表里减记, 然后银行在用户的负债表里加上这笔款项的负债. 对银行来说, 如果款项是在同一个银行里发生转移, 那么就不需要通过央行的准备金交易, 只要在银行内部进行表内的加和减即可, 这是很简单的资产负债表操作.
这里要提一下, 现钞和银行存款是一比一的刚性兑付, 它们之间的可转换性是受到存款保险限额的, 限额是五十万, 五十万以下是永远可以兑现出来的, 但是如果超过五十万就有信用风险, 就有可能兑现不了, 银行就有可能出现挤兑. 所以银行存款的安全性是没有现钞来的高, 因为现钞是央行对你的负债.
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业危机的时候, 大家都去取现, 而不是相信银行存款, 也就是因为有了挤兑之后, 全世界的银行体系才逐步建立起存款保险的机制来保障私人的银行存款可以兑换成现钞.
一种类型的资产可以被视为货币是必须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的, 所以用货币基金去结算是不行的.
支付体系
总结一下:
- 如果使用用户余额结算, 使用的是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体系去结算, 这是中国特有的互联网支付体系
- 如果用银行存款去结算, 使用的是传统的银行体系去结算. 如果银行之间有支付和结算, 它们则会通过央行RTGS(实时全额支付系统 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系统, 美国还有CHIPS系统, 大额支付和大额结算是通过银行和央行的表之间的关系去完成的.
- 如果用现钞结算, 看上去似乎没有嵌套, 实际上是使用了央行的负债项去进行支付和结算.
所以如果有专家说XXX的支付和结算是实时的. 他们可能不知道, 其实这里一整套的支付体系存在着多种支付和结算体系, 而且它是有多层嵌套一层一层. 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嵌套层级里面央行的层级最高, 但是央行不能支持私人在央行进行结算, 央行也不能支持支付宝在央行进行结算, 支付宝是没有准备金账户的, 只有'备付金'账户, 支付宝是没有办法和银行平起平坐的. 银行有准备金账户可以和银行之间进行交易, 甚至可以问央行借钱, 这时央行可以创造货币给银行满足银行的货币流动性和支付需求.
数字货币
加密数字货币属于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政府没有办法对此征收税, 所有人都用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的时候, 政府是没有办法跟踪每个人的资产流动情况, 因此会影响政府的征税.
税收对于主权部门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是支撑主权部门发行国债的资产来源, 如果大范围使用加密数字货币进行交易和结算并且出现不受监管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这对于主权部门的收入来源意味着什么?
这里介绍一下 USDT, USDT是一种稳定币, Tether 公司锚定美元而推出的数字货币. 所以 USDT 是 Tether 对用户的负债,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 Tether 用户的钱可能都放在一些比价差的银行里. 为什么?
因为好的银行认为 Tether 的资金业务说不清楚, 而会一直冻结 Tether 的银行账户, 与其这样不如索性拒绝接受 Tether 的业务.因此 Tether 就不得不在一些比较差的银行里办业务, 比较差的银行可能没有办法把钱存在美联储, 甚至也没有办法存放在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 那么差的银行只能把美元存在几个核心的银行里, 甚至还有一些不知来源的资产.
Tether 的资产会分布到这些比较差的银行里, 如果这些比较差的银行的资产不安全, 那么这些资产只是账上的数字而已.
Libra 天秤币
从 Libra 的白皮书上看, 它的资产流转是在区块链上完成的, 它的发行是通过 Libra 的 Reserve(Libra储备) 的资产负债表去完成的, 它的负债项是 Libra, 它的负债项是从 Libra 的Founding Members(创始成员)的资产负债表里来的.
Founding Members(创始成员)有银行存款, 而 Revserve(Libra储备)也有银行存款, Resellers(经销商)同样. 它们资金的账户都是开在银行体系上面. 所以当他们说他们有很多创新的时候, 虽然它确实是一个数字货币支付体系, 但是它只是存在并依赖于银行体系的.
来看看 Libra 的发行, 当Resellers(经销商)或者Founding Members(创始成员)来向 Reserve(Libra储备)认购 Libra 时, 这些机构的资产有 Libra 项和银行存款项.
这些机构通过银行的存款转账给 Reserve(Libra储备)去支付这个款项,
那么在 Reserve(Libra储备)的银行里资产就增加了一笔,
Founding Members(创始成员)和Resellers(经销商)机构的银行存款就减少了相应的一笔,
而相应地Founding Members(创始成员)和Resellers(经销商)这些机构的Libra也相应增加一笔.
资产是不变的, 因为他们把原本的法币转换成了 Libra.
然而对于 Reserve(Libra储备)来说, 它的资产负债表是扩张的, 因为它增加了一笔储备金, 也就是所谓的准备金, 但是储备金也同样是放在银行里而已. Reserve(Libra储备)收到钱以后就会发行 Libra, 认购的机构就持有 Libra 而银行存款下降.
Resellers(经销商)等机构拿到 Libra 以后, 通过区块链的支付去分发 Libra, 用户向Resellers(经销商)认购 Libra 其实也只是银行存款的转移. 最后我们发现 Libra 其实完全在银行体系里.
如果 Libra 可以在央行开设准备金或者备付金, 那么情况会简单很多, 这相当于 Libra 就是一家银行, 用户可以在 Reserve(Libra储备)里开设账户并进行存款结算然后发行 Libra, 但是目前来看并不可能. 支付宝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央行只是给了支付宝备付金账号, 并没有给银行牌照.
之前卡尼已经说过, 允许Libra支付服务在央行持有储备金, 但并没有定义使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哪一项, 如果央行给 Libra 开通是的 Provisions(备付金) 那么 Libra 的天花板就是跟支付宝同级别的体系, 还是低于银行体系的, 属于私人的体系, 只不过是通过区块链结算。
如果 Libra 在美联储拥有一个 Reserve(准备金) 账号, 那么它跟银行体系是一样的, 它的代价是必须接收《巴塞尔协议III》, 甚至《多德-弗兰克法案》的监管, 才能跟银行平起平坐, 如果接受监管, 那么在合规方面会比较复杂麻烦.
Libra 在白皮书中有三个用途:
- 存在银行里面, 很低风险(除了超过存款保险金额部分会有风险);
- 购买长期国债, 可认为没有风险;
- 备付金, 用于回购 Libra 提供用户提现服务, 这部分是有外汇和期限风险的, 因为要再不同地方的银行持有日元, 欧元等外汇。这样看来 Libra 其实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产负债表比较类似, 因为它是多币种的, 但是它跟特别提款权(SDR)是有一定区别的, 因为 Libra 的账户不像IMF的自由, IMF毕竟是个超主权机构, 它可以在美联储直接开户.
这么看来 Libra 的体系甚至连支付宝的体系都难以企及, 但是 Libra 的想法还不错, 因为就 Libra 的白皮书来看, 可能KYC(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和 AML(反洗钱)都不用 Libra 来做, 都是它的创始成员(Founding Members)和经销商(Reseller)来支持, 这样对 Libra 的犯罪风险的负担会比较小.
Libra 只能说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私人部门所承担的支付系统。
数字货币面临非常大的问题是主权部门的税收, 如果想要进入到支付和结算的体系里面并且被主权部门认可的话, 就必须给主权部门带来税收, 而不是降低它的税收.
以中国为例, 人民银行肯定不会让 Libra 进入, 因为人民币汇率是中国不可触碰的底线. 再一个例子, 印度的旧币换新币, 因为涉及洗黑钱之类的, 就在不久前他们的央行进行了改革, 现在又来一个 Libra, 印度肯定不答应.
世界两大新兴市场 Libra 都没有希望参与了, 而在第三世界国家或者说再新兴一点的国家, 这些国家没有足够资金, 这些国家会把中央银行当成自己钱袋子, 如果这个时候你让他们使用美元, 那么他们将无法发行国债, 发行国债的目的是通过发行更多的本国货币来提供本国企业动力, 让自己国家能活过来, 如果每个人都不用本国货币, 最后肯定会发生债务危机. 如果让其他国家最后都使用 Libra, 那么实际上他们都是在用美元, 那么他们本国的经济实际上都会被美国经济管理体系所纳入.
如果一个国家使用 Libra 作为平行货币, 而本国货币以往一直在贬值, 久而久之, 人们会把本国货币给排挤掉最后使用 Libra.
国家央行其实觉得如果这个东西只停留在支付服务上, 它是没不会反感的, 但如果涉及货币业务, 它就会反感. 问题来了, 假设 Libra 真的最后战胜并且替换了银行体系, 成为了整个支付结算的核心, 甚至支付机构没有活路, 这个时候央行可以选择发行CBDC(央行数字货币), 它把所有人的账户都变成数字钱包, 然后很方便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做结算, 因为央行本身就是一家银行, 它何不把牌照给自己而把牌照给一家科技公司做.
DCEP:中国自己的数字货币
聊到CBDC, 最近中国央行准备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DCEP.
DCEP(全称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发行是由银行向央行按100%全额缴纳准备金, 银行将DCEP跟公众的现钞进行兑换. 公众所持有的DCEP依然是央行负债, 由央行信用担保, 具有无限法偿性. DCEP属于法币,跟现金一样,DCEP也具有无限法偿性,就是说你不能拒绝接受DCEP.
但是根据现有的信息, 只能通过穆长春在9月份的消息窥探DCEP具体是怎样的:
DCEP不需要绑定任何任何银行账户, 除非你要往数字钱包充钱,或者你想从数字钱包里取钱出来去理财,除此之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是不需要进行账户的绑定的
所以整个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或许是这样的:
用户使用银行存款充值DCEP
银行资产:准备金减,银行负债:客户存款减,整体资产负债表缩表。
客户资产:客户存款减,DCEP持有等额增加,负债权益端不变,资产完成置换。
央行负债:存款准备金减,DCEP(货币发行)等额增加,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负债完成置换。
用户将DCEP提回至银行存款账户
银行资产:准备金加,银行负债:客户存款加,整体资产负债表扩表。
客户资产:客户存款加,DCEP持有等额下降,负债权益端不变,资产完成置换。
央行负债:存款准备金加,DCEP(货币发行)等额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负债完成置换。
也就是说,DCEP的发行是一个脱媒的过程,就像我们去银行兑换人民币纸币。
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大的地震,通信都断了,电子支付当然也就不行了。
那个时候,只剩下两种可能性,一个是纸钞,一个就是央行的数字货币。它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我们叫做"双离线支付",是指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只要你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
这里让我好奇, 到底是怎么样的设计实现"双离线支付"? 就现有我正在使用的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甚至Apple Pay都可以实现"单离线支付", 也就是用户就算离线, 商户也可以完成结算, 但前提是商户必须在线提交用户支付的信息完成结算.
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互联网技术, 最后一定得通过区块链线上完成结算, 那么"双离线支付"的必备条件是双方至少有一方得保留支付的信息缓存到本地, 最后等待连线上传支付信息完成结算, 但如何防止被收费端的赖皮和耍流氓? 被收费端可以在"双离线支付"后将自己账户恢复到没有被收费前的信息, 再跟其他人"双离线交易". 如何能防止这种行为呢?
除了犯罪分子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者你也可能有些消费不想让其他人知道,特意用现金之外,现在大部分人需要用现金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
当然只要你不犯罪,你想进行一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消费,这种隐私我们还是要保护的。
这也就是说,公众其实是有匿名支付的需求的,但现在的支付工具,比如说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的,它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的支付,也就是纸钞支付。
匿名性是区块链技术可以带来的, 但并不是区块链必须实现的, DCEP想要跟现钞一样实现匿名性, 这个操作实在很迷.
这里补充一下区块链的现状, 区块链其实在金融领域应用范围是十分有限的, 区块链就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而诞生的. 而目前可能最有用的场景是"可编程货币", 其中一个场景可以是在投资过程中, 如果甲方投资了一个项目, 但是并不知道被投资人乙方会拿着资金做些什么, 这时候"可编程货币"可以限制货币的流动方向, 例如将其限制在"养猪", 那么项目资金就只能用于"养猪".